
2017年6月9日,由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主办,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珠海市社会工作协会、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金湾区社会工作协会和我协会协办的2017年中国社区治理创新论坛,在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学院举行。论坛由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陈贵民主持。来自民政部、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以及国内知名的社会治理领域的实践专家把脉国内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共同探讨社区治理创新的举措,珠海市各镇街、社区、民政部和高校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了论坛。
国家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汤晋苏出席论坛并作了有关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的主旨报告。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米有录会长发布了“2016年中国社区治理报告”,珠海市民政局局长罗新安致辞,珠海市香洲区民政局局长魏少川介绍了创建实验区社区治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国家行政学院马庆钰教授,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吴刚教授,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汪碧刚,安徽省民政厅副巡视员、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周大群,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副会长、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波 ,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儿童友好社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永真基金会理事长周惟彦分别从社区治理创新的不同角度作了精彩讲话。
副司长汤晋苏认为,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应坚持的五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固本强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改革创新、依法治理,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目前影响社会创新的关键因素仍是制度环境,在激活市场性主体的同时,也要着力培育自治与公益主体;在力推政企和科技创新的同时,也要为各类社会行动者的社会创新优化制度供给。”马庆钰教授认为。吴刚教授则列举了一系列社区议事会运行的要点,他认为社区议事会今后将有望成为解决社区问题的有效平台。研究员汪碧刚聚焦社区自治,以北京奥运村街道为案例,从理论、现实、制约和路径四个方面,深入解析了“1+3”一核多元、融合共治这一社区治理服务创新模式。副会长王波分享了武汉市百步亭社区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走出了一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创新道路的经验。专家周大群表示,推进社区治理要站在时代、全局的高度,聚焦体制机制障碍,突出体制机制设计,用宏观、中观、微观的治理理念,解决服务与自治的短板,实现社区治理扁平化、信息化、网格化。理事长周惟彦着重介绍了中国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以儿童友好为切入点,促进社区治理创新”的工作思路。专家们分享的成功的社区治理创新经验,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发布“2016年中国社区治理报告”
2017年6月8日,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在论坛上首次发布了“2016年中国社区治理报告”,该报告认为,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和新人口政策带来的出生率的增加,将使居家养老功能和儿童社会化功能在未来社区的发展中被进一步强化。同时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开展,政府主导角色的明确,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这些全新的因素将全面激发社区治理的活力;基层社会治理法制保障体系的形成,也将促使社区协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中国社区发展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本次论坛的举办地,珠海市早在2008年就被国务院列为社会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珠海市政府出台了系列城乡社区治理制度文件,全市318个村、社区设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实行统一化标准化建设。其中,香洲区作为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打造社区治理和服务的“香洲模式”;斗门区被列为为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单位。社区治理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的支持与专业人才的参与,本次论坛的承办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社会工作专业十年,为珠海乃至广东省输送了一批专业人才,并积极参与本土的社会治理研究与实践。
活动期间,汤晋苏副司长等领导和专家还考察了前山福石社区6D智慧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拱北街道将军山社区特色社会工作服务,考察拱北街道联安市民艺术中心并举行了座谈。